一个创新街区的“生长”

2023-12-25       来源:陕西日报

作为全国首批3家国家级试点创新街区之一,西安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积极打造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培育科技企业2000余家,聚集数据智能、智慧健康、创意设计等多种新业态,在老城区中生长起“立起来的开发区”和“没有围墙的科技园区”——

11月28日,在西安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的一家民营科技企业,一群年轻人正对一款发动机的三维图纸进行工程评审前的论证。

“得益于鼓励创新的政策和资源,融资、研发、市场推广等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我们有信心在无人机动力领域闯出一片新天地!”西安昊威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昊威动力)总经理焦楠表示。

如今,西安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聚集了一批像昊威动力这样的科创团队。他们或脱胎于周边的高校院所,或与高校院所协同创新,正随着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加快推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打开“围墙” 催化成果落地

让星纪谷(西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亦晨没想到的是,才一年多的时间,企业就在智慧交通、数字教育等多个领域研发出产品。

2022年,仍在攻读博士学位的王亦晨踏上科技创业之路。“不同于传统产业,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落地,需要人才、资本的支持,更需要多方协作拓展应用场景。正是各方的‘托举’和悉心‘浇灌’,我们这样的科创‘小苗’才得以茁壮成长。”王亦晨说。

“托举”和“浇灌”源于打开“围墙”之后各类创新要素的聚合。

西安市碑林区有高校17所、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310个,是全省乃至全国科技资源、科技成果最密集的城区之一。

“厚植创新沃土,释放创新要素活力,把科技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不仅是推动碑林区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时代交给我们的‘考卷’。”碑林区委书记刘其智说。

依托科教资源优势,碑林区联合西安市科技局设计了“一轴三区七大创新圈”的空间规划布局,通过西安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的建设,将创新创业空间从大学校园、楼宇载体向重点路段、重点片区延伸拓展。

与驻地单位共建孵化载体、设立“环大学概念验证基金”和“概念验证平台”、成立数字资产保险创新中心……一系列旨在促进创新要素充分对接的探索也在各个领域不断铺开。

随着“围墙”打开,人才和科研成果从高校和科研院所流入创业园区,汇入城市发展的血液中:截至目前,全区建成国家级双创载体和平台13个,累计培育企业235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87家;引进培育省市级高层次人才39人,14人入选“西安英才计划”,带动创业就业3.1万人。

搭建平台 汇聚科创力量

“10年前,我奔赴北京创业。如今,为了企业的发展,我选择回来。”西安西维迈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维迈创)创始人张楠看中的是碑林区汇聚的科创力量。

今年6月,在秦创原碑林区“产学研金”协同创新系列活动上,西北工业大学和西维迈创签约。西北工业大学将持续通过人才支撑、技术攻关等方式为企业注入更多的科创力量。

推动创新创业不仅需要物理空间载体,更需要搭建平台促使创新资源与政、产、学、研、金有效衔接。

围绕创新街区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智慧健康、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数字创意“6+1”产业布局,碑林区搭建了6家秦创原“三器”示范平台,以“学科+产业”的方式,分级梯度培育科创企业。

10月26日,第八届中国创新挑战赛(西安)硬科技发展专题赛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专场活动举办。在现场赛和技术需求对接环节,19项企业技术需求得到现场解决,签订意向协议金额达1.09亿元,单笔最高签约额3820万元。签约总额和单笔签约额均创中国创新挑战赛(西安)硬科技发展专题赛新高。

创新创业大赛是科创企业和团队获得资源的“快捷通道”。“我们将通过搭建平台,凝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的力量,帮助科创企业解决成长中的‘堵点’‘难点’。”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管委会主任林原表示。

创新赋能,产业聚集融合发展亦迈上新台阶。今年9月,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时空信息产业基地在碑林区揭牌。

“推动央地合作,融入创新街区建设,我们将共同搭建地理信息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圈,为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徐开明表示。

服务升级 涵养创新“雨林”

今年6月之前,在研究所从事了30年航空发动机设计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张勇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来西安和一帮30岁左右的年轻人一起创业。

张勇是昊威动力的技术总师。吸引他加入昊威动力的是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这片创新“雨林”。

“科技创业难,民营企业搞飞行器的动力系统研发更是难上加难。”他说,“来到这里以后,我看到了肥沃的科技土壤、丰沛的资金水源、充足的政策阳光,我觉得这事能干成!”

针对科创企业创新创业特点,碑林区不断升级服务,涵养创新“雨林”。碑林区委、区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2023—2025年)》,聚焦“高校集聚型”国家试点方向,为创新主体提供“好用、管用、实用”的政策支持。

分散性、网络化是西安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科创载体的重要特点。今年3月,碑林区将“集中式”服务转换为“网点式”服务,在创新街区的核心科创载体内设立双创服务网点,贴近创业企业、创新团队提供企业孵化、投融资对接、技术转移、法律咨询、成果展示交易等全方位服务。

“有了追着企业跑的服务‘管家’,我们只需要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焦楠说。

专业化、市场化的技术转移服务是创新“雨林”焕发蓬勃生机的“催化剂”。

11月16日,西安史太白智能制造技术转移中心在西安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揭牌。这是德国史太白智能制造技术转移中心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区域分支机构。

“我相信这里的科教资源将变成社会发展的磅礴动力。我们将共同推动智能制造、数字孪生、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工业4.0技术转化落地。”德国史太白智能制造技术转移中心主任艾瑞克·莫斯卡瓦说。(记者 张梅)



责任编辑:小编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