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感谢信背后的故事

2023-12-25       来源:陕西日报

“五载悠悠,康复路上,感激之情难以言表。承蒙贵校厚爱,正因为有你们的帮助,孩子才能有这么大的进步,感谢你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善良真诚的志愿者和医务工作者。”12月3日,一封署名华楠母亲胡燕均的感谢信送到了西安医学院。这已经是胡燕均第四次为学校送来感谢信。

“这样的感谢信,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肯定和鼓励。今后,我们会坚持将所学医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回报社会、服务社会。”西安医学院南丁格尔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指导老师白洁说。

2013年7月21日,还是大一学生的华楠遇到了一场意外。当天,她和朋友骑行的摩托车失控撞在石头上。华楠戴的头盔被甩掉,后脑部着地。这场事故造成华楠特重型颅脑损伤,脑干三点出血。华楠成了植物人。

2018年4月,华楠进入了常态化康复阶段,急需有医学专业知识的志愿者提供帮助。西安医学院护理与康复学院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安排学校南丁格尔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学生到华楠家中了解情况,制订了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计划。

为保证康复护理起到实效,学院对志愿者进行专业指导和培训,每周安排志愿者轮流上门给华楠做专业护理和康复训练。不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队员们都风雨无阻,从未缺席。疫情期间,志愿者无法上门,便通过视频与华楠的母亲胡燕均进行互动,指导护理和训练。5年间,志愿者服务队累计为华楠提供服务219人次,长达628小时。

“一开始,华楠有点抵触情绪,不愿多说话。接触时间长了,她逐渐接受了我们,会主动与大家互动,还能说出我们学校的名字。”参与志愿服务的康复2109班学生汪苏婷说起这些事情,还有些激动。

5年来,一批批志愿者发挥专业特长,对华楠进行基础按摩和康复训练,指导华楠父母学习防止肌肉萎缩、预防压疮与下肢静脉血栓等方面护理知识。

为了给华楠舒缓情绪,志愿者认真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并运用到护理过程中。志愿者给华楠分享社会热点及同龄人的趣事,教她读简单的语句,引导她辨认颜色和数字,鼓励她进行数学运算。华楠“沉睡”的大脑逐渐被唤醒,与志愿者互动越来越频繁。

“在大家的鼓励下,她脸上的微笑越来越多,身体机能恢复得越来越好。现在,她已摆脱了鼻饲管进食,能缓慢地说‘谢——谢——你——们’了。”一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汪苏婷说。

看着越来越“清醒”的女儿,胡燕均夫妻难掩激动,因为他们知道植物人苏醒是医学奇迹。“5年来,志愿者坚持每周过来给我女儿唱歌、表演节目、分享趣事,给她按摩、制作礼物和明信片,进行心理疏导和鼓励。每到华楠生日的时候,志愿者会给她庆祝生日,送上礼物和祝福。志愿者为我们一家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希望。”胡燕均说。

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大家也深深体会到,要让奇迹出现,离不开亲人的暖心陪伴和艰辛付出,离不开爱心人士的无私帮助,更离不开华楠的乐观与坚强。“在帮扶过程中,我能感受到华楠的状况越来越好,这让我深刻理解了康复的意义。作为一名康复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要尽己所能,用爱心和耐心去对待每一位患者并使其康复。”汪苏婷说。

“华楠的康复历程,让我们看到了复健的不易,也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我要努力学习护理专业知识,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医护人员。”护理2212班学生王若璇说。

西安医学院南丁格尔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2012年,一直秉承“以校园服务活动为依托,以群众为主体”的原则,构建“服务基地、关注弱势群体、帮助残障”三位一体的志愿服务体系,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提供社会服务2400余次,服务时间长达4.2万小时,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

“在大家的帮助下,华楠从刚开始的鼻饲进食到如今能自主咀嚼吞咽;从不能发音到现在可以简单交流,还能背唐诗和进行数字运算,自主表达自己的需求;从四肢僵硬到现在四肢可以活动甚至可以借助外力靠墙站立。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让我们激动欣慰。相信有你们在,华楠一定会恢复得像正常人一样!再次衷心地感谢你们!”胡燕均在感谢信中写道。(记者 吕扬)


责任编辑:小编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