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孙浩回村当“头雁”

2023-12-25       来源:陕西日报

12月9日,西安市临潼区油槐街道石家村,连片的小麦长势喜人。在高标准农田配套建设施工现场,挖掘机在开挖管道壕沟,工人们在安装输水管道,一派忙碌的景象。

“以前,田间路是土路,下雨时,大型机械根本进不了地。现在,路、水、电都接到地头,我们种地比以前轻松多了。”种粮大户石建红谈起高标准农田建设,连声称赞,“多亏了孙支书!前段时间,有村民向村里反映:杈张组缺少农田灌溉井、梁家组水渠损坏。孙支书主动认领问题,并承诺限期完成改造。如今,灌溉井已经建好,水渠管道正在加紧铺设。以后大家用水就方便了,各项成本也降低了。”

石建红口中的孙支书是石家村党支部书记孙浩,一名90后返乡大学生。

石家村是传统农业村,有耕地3200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近年来,很多青壮年选择了外出务工、经商,村里的常住人口只有700多人。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注入“新鲜血液”,为乡村带来新观念、新活力、新技术、新产业。2018年,孙浩放弃了稳定的工作,返乡回村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

上任后,孙浩逐一拜访历任村干部、村民代表,详细了解村里的情况。面对村内无集体产业、人均收入较低的村情,他感到“压力山大”。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面广,而且内容多、任务重。但做好了,肯定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确定方向后,孙浩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他带领党员创新开展以党建促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将村里的所有道路进行划分,让党员担任人居环境包片整治的路长,形成了村组推动、党员包抓、群众广泛参与的人居环境整治“路长制”模式。

道路硬化、整修厕所、修建文化广场……随着人居环境整治活动的推进,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生活环境好了,村民的幸福感才能提升。”孙浩说,“我们村的基础设施底子差,只要我当党支部书记一天,就要拼命追赶别人一天。”

2020年,石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顺利实施,使该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今年,石家村先后被评为“西安市乡村建设示范村”、西安市“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

如何稳住“粮袋子”,鼓起“钱袋子”?孙浩说,耕地和种子是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两大关键。

“我们村虽然农田总面积比较大,但人均面积不到2亩。”孙浩说,石家村田间地界纵横、田埂沟渠很多,开展现代机械化作业十分不便。此外,村里很多人不愿种地、不会种地。

在孙浩的带动下,石家村把农民不愿种、种不好的土地集中到一起,推动农村零散土地化零为整、由小变大、成方连片,以全程托管、复合式托管和单环节托管等方式,将土地纳入社会化服务范围,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使每户亩均增收200元。

“我们村成立种植协会和养殖协会,让村民抱团发展,村集体组织通过土地入股等方式发展小麦、玉米高产种植产业,实现村集体年收益超过10万元。”孙浩说,同时,村上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70万元,购置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设备,为本村及邻村农户提供社会化托管服务。目前,石家村3200亩耕地已经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群众种地积极性很高。

“农耕文化是美丽乡村的灵魂,深深地植根于乡土,与土地和农民紧密相连。”为了让更多人知晓农耕文化、增进乡情、留住乡愁,孙浩利用石家村自身特色,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深挖农耕文化,建成临潼区文化馆石家村分馆、石家村农耕科普馆、石家村农耕文化展示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日前,石家村被西安市确定为100个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

孙浩说,自己还有更大的乡村振兴梦:以农田新基建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智慧化、生态化。围绕农耕文化打造特色景点,建设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农业主题田园综合体,持续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集体增效。(记者 张斌峰 通讯员 王三合)


责任编辑:小编

【返回列表】